书名:沉积盆地地热学 |
作者:邱楠生 胡圣标 何丽娟 |
字数:561千字 | 定价:55.00元 | |
装帧:平装 | 版印次:1/1 |
页码:344 | 开本:16开 |
ISBN:978-7-5636-6579-2 |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
内容简介: 本书从盆地热传递出发,系统介绍了盆地内岩石热物理性质和沉积盆地地温测量与大地热流研究方法,以及沉积盆地热体制和热史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介绍了我国主要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史及地热与油气资源的关系;同时,针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介绍了沉积盆地地热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本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楚、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反映了沉积盆地地热学的最新进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以及其他地质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地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地热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生产及科研人员参考。 目 录 |
第一章热传递的基本方式和特征
第一节 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一、热传导
二、热对流
三、热辐射
第二节 沉积盆地中的热传递特征
一、沉积盆地中的热传导
二、沉积盆地中的热对流
思考题
第二章 岩石热物理参数
第一节 岩石热导率
一、岩石热导率的定义
二、岩石热导率的测量
三、岩石热导率测量结果的处理
四、岩石热导率的影响因素
五、主要沉积盆地岩石热导率
第二节 岩石放射性生热
一、岩石生热率的定义
二、岩石生热率的获取
三、中国西部主要盆地岩石生热率
第三节 其他热物理参数
一、岩石密度、热容和比热容
二、岩石热扩散率
思考题
第三章 沉积盆地地温测量与大地热流
第一节 沉积盆地地温测量
一、恒温带、变温带和增温带
二、地温测量
三、地温资料的分析和解释
第二节 大地热流测量
一、大地热流的概念与计算
二、实测与估算大地热流
三、全球热流数据及其分布特征
四、中国大陆地区热流分布特征
五、热流通量
第三节 盆地地温场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盆地地温场的深部因素
二、影响盆地地温场的浅部因素
思考题
第四章 沉积盆地深部温度与岩石圈热结构
第一节 沉积盆地深部温度研究
一、地球内部热源
二、深部温度计算的方法与参数
三、深部温度计算实例
第二节 岩石圈热结构
一、岩石圈热结构的概念
二、地幔热流及壳、幔热流配分
三、研究意义与实例
第三节 深部地球热动力学研究
一、岩石圈热-流变结构
二、热岩石圈厚度
三、热与克拉通演化
思考题
第五章 古温标及其基本原理
第一节 地球化学地热温标
一、二氧化硅地温计
二、阳离子地温计
三、气体化学地温计
四、同位素地温计
五、化学热力学地温计
第二节 有机质古温标
一、镜质体反射率
二、等效镜质体反射率
第三节 低温热年代学古温标
一、裂变径迹
二、(U-Th)/He 年龄
第四节 其他古温标方法
一、有机质自由基浓度古温标
二、岩石热声发射方法
三、有机质光谱特征
思考题
第六章 古温标盆地热史恢复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热史恢复的原理和有效古温标
一、古温标热史恢复的方法与原理
二、有效古温标
第二节 古温标热史恢复方法
一、随机反演法
二、古地温梯度法
三、古热流法
第三节 古温标热史模拟软件介绍
一、Thermodel热史模拟软件
二、HeFTy热史模拟软件
三、QTQt热史模拟软件
思考题
第七章 地球动力学恢复盆地热史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沉积盆地分类与沉降
一、沉积盆地分类
二、盆地沉降作用
三、热在沉积盆地演化中的作用
第二节 拉张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型
一、McKenzie 拉张模型
二、不连续非均匀拉张模型
三、双层拉张模型
四、多期拉张模型
第三节 前陆(挤压)盆地动力学模型
一、岩石圈挠曲与前陆盆地演化
二、逆冲推覆与前陆盆地温度场演化
三、沉积速率对前陆盆地热演化的影响
第四节 沉积盆地岩石圈构造-热演化模拟的应变速率法
一、一维应变速率正反演模拟
二、二维应变速率正演模拟
三、有限拉张模型应变速率法反演
四、多期有限拉张-挤压应变速率法
思考题
第八章 沉积盆地地热资源
第一节 地热资源类型与分布特征
一、地热资源分类
二、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第二节 地热单元划分和地热探区类型
一、地热单元划分
二、地热探区类型
第三节 地热资源评价
一、地热资源评价术语体系
二、地热资源评价基本参数
三、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四、地热储量分级
五、地热资源评价实例
思考题
第九章 地热与油气资源
第一节 典型油气区的热史
一、东部含油气区的热史
二、中部含油气区的热史
三、西部含油气区的热史
第二节 热史与烃源岩成熟演化
一、温度决定有机质成熟的机理
二、典型盆地主要烃源岩的演化史
三、源岩的二次生烃
第三节 地热与油气
一、烃源灶演化
二、原油裂解气
三、地热与油气资源评价
思考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