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精品图书  石油石化学术文库

日 期
2019-12-06

CO2驱提高采收率原理及应用

书名:CO2驱提高采收率原理及应用

作者:张亮 杨昌华 牛保伦 任韶然

字数:376千字

定价:98.00

装帧:精装

版印次:1/1

页码:260

开本:16 

ISBN978-7-5636-5203-7

出版日期:201712

内容简介:

本书为“提高油气采收率理论与技术系列丛书(第Ⅰ辑)”的第四卷,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的立项支持

本书结合对CO2驱及地质埋存技术的最新发展的追踪分析,在CO2与原油相互作用机理及CO2驱提高采收率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对CO2流度控制方法、CO2驱及地质埋存监测技术、CO2腐蚀及防腐工艺以及国内外现场应用实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详细介绍,旨在为广大的石油工作者在进行注气机理研究和现场方案设计时提供参考。

本书共分为7章,第1章主要阐述CO2驱技术应用现状以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涉及到的CO2气源和地质埋存技术;第二章主要介绍CO2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第2章主要介绍和描述油藏条件下CO2与原油的相互作用机制;第3章主要描述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原理;第4章主要介绍CO2驱流度控制技术的研究和进展,重点论述油田现场CO2驱过程中气窜的判断方法,以及CO2泡沫体系性能和注入工艺;第5章主要介绍了CO2驱地质埋存监测技术及其应用,包括CO2气驱前缘监测技术、CO2混相状态监测、CO2埋存状态监测以及CO2地面环境监测等;第6章主要介绍了CO2腐蚀机理及防腐工艺方法;第7章主要介绍了近年国内外进行的一些CO2驱和地质埋存示范工程及现场应用实例进行介绍。

 

  

第1章 绪 论

1.1  国外注CO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现状

1.2  国内注CO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现状

1.3  美国与中国CO-EOR项目对比

1.3.1 美国CO-EOR项目特点

1.3.2 中国CO-EOR项目特点

2 CO与原油的相互作用

2.1 CO的基本性质

2.1.1 CO的物理性质

2.1.2 CO的化学性质

2.2  CO-原油体系的高压物性

2.2.1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2.2.2  地层原油的常规高压物性

2.2.3  CO对原油的溶胀降黏特性

2.3 CO-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

2.3.1 影响CO-原油混相的因素

2.3.2 最小混相压力的确定方法

2.3.3 细管实验法确定最小混相压力 

2.3.4 最小混相压力预测模型

3 CO提高采收率原理

3.1 CO驱基本机理

3.2  CO驱油方式

3.2.1 CO混相驱

3.2.2  CO非混相驱

3.2.2  CO近混相

3.3  CO驱注气方式

3.3.1 高压注CO气体

3.3.2 连续向地层注CO气体

3.3.3 CO-水交替注入

3.3.4  CO单井吞吐

3.3.5  注碳化水

3.3.6 重力排驱

3.4  CO驱相对渗透率模型

3.4.1 三相相对渗透率理论

3.4.2 三相相对渗透率模型

3.4.3 CO驱相对渗透率模型

3.5  CO驱微观驱油特征

3.5.1 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方法

3.5.2 不同CO注入方式的微观驱油特征

4 CO驱流度控制技术

4.1 CO驱流度控制方法

4.1.1 CO驱流度控制体系

4.1.2 CO驱封窜现场应用

4.2 CO驱气窜判断方法

4.2.1 CO驱油井流入动态

4.2.2 CO窜逸影响因素分析

4.2.3 CO气窜评判标准

4.2.4  CO在地层原油中的溶解度

4.2.5  CO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

4.2.6 CO气窜评判实例分析

4.3  CO泡沫体系的性能

4.3.1 泡沫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

4.3.2 泡沫性能的评价方法

4.3.3 CO起泡剂的筛选和评价

4.3.4 CO泡沫体系的相态特征

4.3.5 CO泡沫体系的封堵性能

4.3.6 CO泡沫体系的状态方程

.4 CO泡沫驱注入工艺

4.4.1 试验区概况

4.4.2 试验区前期封窜情况

4.4.3 CO驱防气窜工艺设计

4.4.4 CO驱封窜现场实施效果

5 CO驱及地质埋存监测技术

5.1 监测目的、对象及阶段

5.2  CO驱及地质埋存监测技术

 5.2.1 地球物理监测

5.2.2  地球化学监测

 5.2.3 地下数值模拟技术

 5.2.4 CO驱及地质埋存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5.2.5 各监测技术的适用性

5.3 CO气驱前缘监测

5.3.1 CO在油藏内的运移分析

5.3.2 气相示踪剂监测

5.3.3 油井套管气分析

5.3.4 大地电位监测

5.3.5 地震监测分析

5.4 CO混相状态监测

5.4.1 油藏压力分析

5.4.2  生产动态分析

5.4.3 原油组分分析

5.5 CO埋存状态监测

5.5.1 CO在油藏内的埋存状态

5.5.2 CO地质埋存潜力评估方法

5.5.3 CO埋存状态及效率分析

5.6 CO地面环境监测

5.6.1 监测目的和意义

5.6.2 监测阶段和内容

5.7  CO注采系统监测

5.7.1  监测目的和意义

5.7.2 监测内容和方法

5.8 CO驱及地质埋存监测技术的应用

5.8.1 加拿大Weyburn油田CO驱及地质埋存工程

5.8.2 美国CCS五大试验区CO驱及地质埋存工程

5.8.3 中国CO驱油藏监测技术

6 CO腐蚀机理及防腐工艺方法

6.1 井下管柱CO腐蚀机理及特征

6.1.1  CO对金属管材的腐蚀机理及特征

6.1.2 CO驱注采井筒腐蚀规律及特征

6.2 固井水泥石CO腐蚀机理及抗腐蚀水泥体系

6.2.1  CO对水泥石的腐蚀机理及特征

6.2.2 抗CO腐蚀水泥石的选择

6.2.3 抗CO腐蚀水泥石添加剂

6.3 CO驱注采井防腐措施

6.3.1  CO腐蚀合金管材的选择

6.3.2  缓蚀剂

6.3.3  涂层及内衬双复合油管

6.3.4 阴极保护

6.3.5 CO腐蚀防护技术对比

6.4  CO驱防腐设计的经济性评价

6.4.1 CO驱注采井防腐措施经济性研究

6.4.2  CO驱生产井新井防腐工艺经济性评价

6.5  CO驱注采井防腐工艺设计

6.5.1 CO驱注入井防腐工艺方案

6.5.2  CO驱生产井防腐工艺方案

6.5.3 现场应用分析

7 CO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实例

7.1 大庆油田CO驱项目

7.1.1 项目概况

7.1.2  储层物性

7.1.3 实施方案

7.1.4 驱油效果

7.1.5 存在问题

7.2 吉林油田CO驱项目

7.2.1 项目概况

7.2.2 储层物性

7.2.3 工艺流程

7.2.4  注入方案

7.2.5 CO驱油及地质埋存效果

7.2.6 存在问题

7.3 江苏油田CO驱项目

7.3.1  项目概况

7.3.2 储层物性

7.3.3  工艺流程

7.3.4  驱油效果

7.3.5 存在问题

7.4  胜利油田CO驱项目

7.4.1 项目概况

7.4.2 储层物性

7.4.3  工艺流程

7.4.4  驱油效果

7.4.5 存在问题

7.5  美国SundownSlaughter油田SSU区块CO驱项目

7.5.1 项目概况

7.5.2 储层物性

7.5.3 现场和井的准备

7.5.4 CO注入计划和实际效果

7.6 美国Kelly-Snyder油田SACROC区块CO驱项目

 7.6.1 项目概况

 7.6.2  储层物性

 7.6.3 注入方案

 7.6.4  形成的关键技术

7.7 加拿大Weyburn油田CO-EOR项目

7.7.1 项目概况

7.7.2 开发历程

7.7.3 CO驱油及地质埋存效果

参考文献

扫码关注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淘宝店铺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职教双一流公众号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好学好知公众号

版权所有(C)2022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鲁ICP备15009631号-6        (署)网出证(鲁)字第017号